1921-2021党的光辉历程

时间:2021-08-02 来源:本站

分享到:

前 言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已经走过了一百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

  一世纪风雨兼程,九万里风鹏正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顺利开启的重要时刻,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这个重大历史节点上,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1921—2021,百年成就辉煌。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921—2021,百年岁月峥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走过苦难辉煌的过去,走在日新月异的现在,走向光明宏大的未来,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70多年、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得到了14亿多中国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1921—2021,百年波澜壮阔。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坚守为世界谋大同的天下情怀,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只要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就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乘势而上,开拓奋进,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第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基本知识


  建党节的由来

  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每年公历七月一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遍我国,经过“五四”爱国运动,最早接受马列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董必武等人,相继在各地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宣传马列主义,从事工人运动。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被帝国主义密探发觉,会议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共十二名。代表全国各界五十七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柯尔斯基。大会通过了党的章程,选举陈独秀为总书记,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抗日战争时期,由于环境困难,不能查记“一大”召开的准确日期(后经过考证,得出“一大”召开的时间为1921年7月23日),因此1941年党中央决定召开“四大”,确定1921年7月的首日即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和纪念日。

 

  建党节简介

  节日名称:建党节;

  节日时间:7月1日;

  节日起源:党的诞生纪念日 ;

  节日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设立机构中国共产党;

  设定时间:1941年;

  节日概念: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23日成立后,在反动军阀政府的残暴统治之下,只能处于秘密状态,没有公开进行活动的环境。在大革命时期,党忙于国共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和支援北伐战争,没有条件对党的诞生进行纪念。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而设立的纪念日。把7月1日作为建党纪念日,是毛泽东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1941年中共中央正式将庆祝日期定为每年的7月1日。每年7月1日前后,中共各级党组织都会开展党员教育和纪念活动。在部分如70周年、80周年、90周年这样的特殊年份,中共中央会在7月1日前后召开纪念大会,并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发表讲话,其讲话精神会成为党员教育的学习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讲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各时期的入党誓词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六条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的一大和二大上,分别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章程》。《纲领》和《章程》都对党员的言行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并在以后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上,对党章不断进行了修改,从而对党员的要求作了进一步的完善。

  红军时代,入党誓词已经比较规范,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入党誓词几经修改。

  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首次把入党誓词作为一条写进了党章。把入党誓词写进党章,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通过的党章都重申了这一条。

 

  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共分为5个时期

  红军时期: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永不叛党。

  抗日战争时期: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坚持执行党的纪律,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解放战争时期: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作如下宣誓:一、终身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二、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三、遵守党的纪律。四、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五、要做群众的模范。六、要保守党的秘密。七、对党有信心。八、百折不挠永不叛党。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承认党纲党章,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随时准备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全人类彻底解放奋斗终身。

  十二大以后: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第二部分 党史发展脉络及学习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党史学习,是继承党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的需要,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党史发展脉络及学习意义

  01党史学习,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02党史学习,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

  03党史学习,是继承党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的需要

 

  一条发展主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21年在陈独秀、李大钊领导下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翻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成立

  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以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

  1992年南方谈话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成形。(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邓小平理论成形

 

  理论发展角度: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陈独秀、李 大钊领导下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的中国化,在毛泽东领导下创立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在邓小平领导下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时间发展角度:

  1919.5-1949.10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9.10-1978.12 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1978.12至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党史发展脉络

  第一阶段

  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不是一句空话。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尝试过许多救亡图存之路,从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旧式农民起义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最后都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成功了。这就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和心声,顺应了历史的规律。

 

  第二阶段

  1949-1978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旧中国留下了一个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的烂摊子,中国共产党顶住各种压力,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具备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国家。这就告诉我们,尽管有曲折、有困难,尽管社会主义道路是前无古人,充满着探索和艰辛,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建设好新中国。

 

  第三阶段

  1978-至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中国要发展、生活要小康,就要回答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2010 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39万亿元人民币,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跨越。这就告诉我们,中国共 产党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和回答了这个重大课题。

 

第三部分 一百年的艰辛与辉煌

 

第一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五个阶段

  1919年9月至1923年5月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

  1923年6月至1927年7月大革命时期

  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土地革命时期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抗日战争时期

  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全国解放战争时期

 

  历史告诉我们:

  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梦想因政治腐败而英雄气短;农民阶级的两大运动因自身局限而功败垂成;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努力因制度腐朽而望洋兴汉;资产阶段的戊戌变法因软弱而饮恨京城;资产阶段革命派的辛亥革命因自身局限无法稳固。

  中国革命必须要新的阶级来领导,必须要有科学的先进思想理论来指导,这个新的阶级就是工人阶级,这个新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以这个思想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

  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桎梏,在中国社会中掀起了思想的启蒙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

  新文化运动主要人物:陈独秀 胡适 蔡元培 鲁迅 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主义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它从诞生时起,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最终奋斗目标,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统一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 理,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革命统一战线策略,发动和领导工人进行罢工斗争,为推动人民革命运动新的高潮作了充分的准备。

  五四运动 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为广泛的传播,并日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1918年10月,“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等文章,歌颂俄国工人阶级的胜利。

  1919年9月,周恩来等在天津组织了觉悟社。图为部分社员1920年的合影。后排右一为周恩来,前排右三为邓颖超

  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知识分子,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行组织工作,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俄共远东局派人来华考察→各地相继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党的“一大”标志着中共正式成立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发起组建立,成为各地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1920年秋,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成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秋,毛泽东、何叔衡等在湖南组建共产党早期组织。王尽美、邓恩铭等在山东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冬,施存统、周佛海等在日本东京建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春,广州建立共产党小组;同年春,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也建立了旅欧共产党小组;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1年7月23——闭幕时间待考

  地点:上海、嘉兴南湖

  出席代表:13人,上海李达、李汉俊;北京张国焘、刘仁静;长沙毛泽东、何叔衡;武汉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王烬美、邓恩铭;广州陈公博,日本东京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代表包惠僧(13)。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可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代表全国53位党员。

  【中心议题】中共一大会通过的党纲共15条,吸取了国内党小组党纲并参考了俄、英、美共的纲领,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大会还通过《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历史意义】首先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新的领导力量和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不再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了。其次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和新的革命纲领。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最后再次有了发动群众的好方法,有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联合一切革命人民的战略和策略。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这是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2年7月16日——7月23日

  地点:上海

  出席代表: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有一名代表姓名不详),代表全国195名党员。这些代表是:中央局委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上海的杨明斋,北京的罗章龙,山东的王尽美,湖北的许白昊,湖南的蔡和森,广州的谭平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李震瀛,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代表施存统。

  【主要内容】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大会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大会还指出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历史意义】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掀起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并建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党的领导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在持续十三个月,罢工斗争达187次之多,参加罢工人数30万人以上,在这期间,各地先后建立100多个工会。

  但工人运动受到了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色结镇压,尤其是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林祥谦、施洋烈士宁死不屈慷慨就义,工人运动也从此转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3年6月12日——6月20日

  地点:广州

  出席代表: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

  大会的主要议程有三项:一、讨论党纲草案;二、讨论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三、选举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

  【主要内容】国共合作的问题 大会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关于在中国实行国共合作的决议,正确地分析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主义立场,以及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的可能性。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党的“三大”关于实行国共合作的政策是正确的。

  【历史意义】 它对于加速中国革命的步伐,促进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的高潮,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共合作加速了中国革命进程,取得了一定的合作成果,积极帮助国民党改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12日在广州开幕。共产党人李大钊、毛泽东、谭平山等出席了会议。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成为革命高涨的起点。

  合作成果:

  创办了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如陈赓,胡宗南等;领导国民革命进行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5年1月11日——22日

  地点:上海

  出席代表: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彭述之等20人(其中有表决权者14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

  【主要内容】研究和讨论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在组织上和群众工作上如何进行准备的问题。

  大会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明确地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

  大会总结了一年来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开展群众运动的计划,并决定在全国积极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大会选出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为总书记。

  【历史意义】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党的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此后,全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大革命的高潮来临了。 

 

  国民大革命失败

  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加紧勾结帝国主义,篡夺革命领导权。中国共产党内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占据领导地位,一味妥协退让。

  在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的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公然背叛革命,这也标志着国共合作因此正式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途夭折。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7年4月27日——5月9日

  地点:武汉

  出席代表:陈独秀、瞿秋白、蔡和森、李维汉、毛泽东、张国焘、李立三等82人,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经斯基等也出席了大会。

  【主要内容】中共五大是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后半个月,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召开的。主要任务是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会议虽然对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进行了批评,却没有拿出纠正这些错误的任何办法。

  【历史意义】中共五大虽然召开在革命的危急关头,却没有承担起挽救革命的任务。但周恩来、任弼时等一批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有所认识、有所抵制的同志,被选进了新的中央委员会,这为后来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提供了组织上的准备。

 

  八一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选择在南昌发动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正规军事武装力量。

  8月1日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八七会议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撤销了陈独秀总书记的职务,选举了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的任务。

毛泽东出席了这次会议,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八七会议的历史意义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

  地点:莫斯科

  出席代表:出席这次大会的各地代表142人(其中有表决权者84人),代表全国党员4万多人。共产国际负责人布哈林和国际东方部负责人米夫也参加了大会。此外,参加开幕大会的还有少共国际、赤色职工国际的代表以及意大利、苏联等国共产党的代表。

  【主要内容】大会指出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现阶段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治形势是处于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党的总任务不是进攻,而是争取群众,准备暴动;大会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革命纲领,并批评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六大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

  【历史意义】党的六大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性,党的六大对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的敌人、党的工作重心等问题认识不足,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党的六大本身主要方面和路线的正确性,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929年1月到1931年9月,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了很大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基本形成。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特别是在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的实践中,毛泽东逐渐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的重大发展,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从1930年底到1932年冬,毛泽东、朱德、陈诚以灵活的作战方针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 。1933年9月,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军事围剿。这时,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红军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于被动地位。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最后于1934年10月仓促命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退出根据地,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红军长征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的伟大意义

  长征的胜利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纵横十四省,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

  长征锤炼了革命队伍:红军由长征开始时的30万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经过千锤百炼保存下来党和红军的精华,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主干。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革命危急关头,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是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为日后的胜利确立了条件。

  长征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中央红军走了11个省,三个方面军共走了14个省,向沿途各省的人民进行革命宣传,播下的革命种子,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革命战争,它的主要打击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采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团结了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国共两党的珍贵合影;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主要是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积极倡导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军队和民众,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定因素。

  二坚持和发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并逐渐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游击战争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抵抗日本侵略者有效和重要的形式。

  三 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全国人民的新希望。抗战爆发时,经过16年艰苦卓绝斗争的考验,已经能够独立分析解决中国的具体问题;并拥有一一大批忠诚的、革命经验丰富的骨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决定因素

  毛泽东阐明人民战争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闭幕。会议号召解放区军民实行军事战略转变和准备全面反攻。毛泽东发表光辉著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闭幕词《愚公移山》。

  时间:1945年4月230日——6月11日

  地点:延安

  出席代表: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党员,分为中直(包括军直系统)、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8个代表团。在七大代表中,年龄最大的近70岁,最小的才20岁左右。

  【主要内容】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朱德《论解放区战场》、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周恩来《论统一战线》 大会总结了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通过了新党章,规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历史意义】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这次大会作为“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载入史册。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民主革命最后取得全国胜利,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取得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为争取国内和平民主阶段

  二人民解放战争防御阶段

  三人民解放战争转入了战略进攻阶段

  四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三大战役和土地制度改革

  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谢兵团挺进豫陕鄂边区,陈、粟华东解放军进攻豫皖苏地区。三军成品字阵势,驰骋中原。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同时,中国共产党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它旗帜鲜明地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区近9000万农民分得了土地。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中国土地法大纲


西柏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出席代表】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会议的11人,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主持了此次会议。

  【主要内容】毛泽东在会上作出了重要报告,指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提出了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工作的中心。此次会议还强调了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防止资产阶级思想侵蚀党的队伍,有预见性地提出了防止“糖衣炮弹”进攻的重大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

  【历史意义】这次会议为迅速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以及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做了充分的准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历史性转变。

 

第二阶段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三个阶段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12月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7年1月-1966年4月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这一时期是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辛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是党从革命转向建设、从夺取政权转向执掌政权、从破坏旧社会转向建设新社会的29年。这29年,是一段正确与失误相互渗透、成就与曲折交相发生的历史。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几年里,党的主要任务是肃清国民党残余军队和土匪和反革命势力,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1953年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

  1953年-1956年底,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全面确立:建立国营经济;恢复工业生产;土地改革;打击投机行为;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的制定)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从1956年到1966年,新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社会道路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56年9月15日——9月27日

  地点:北京

  出席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1026人, 列席代表107人, 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

  【主要内容】中共八大是建国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党和国家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国家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同时,还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历史意义】“八大”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形势,适时地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从革命转移到建设上来,制定了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以及经济上的一系列正确方针。


  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是党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其主要特点是:全局性的“左”倾严重错误始终占支配地位。一方面是1957年以来,党内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左”倾思潮恶性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主要是毛泽东对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分析的错误。在这一阶段,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惨遭批斗、打击,一大批知识分子挨整,全国各地都建立起了革委会。全国“斗”、“批”、“改”运动普遍掀。全国陷入混乱。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党内的最高领导者发动的,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深重灾难的一场内乱。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69年4月1日——4月24日

  地点:北京

  出席代表:出席大会的代表1512人,代表全国2200万党员。

  【主要内容】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和党章修正草案,九大通过的新党章,错误地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林彪“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进了总纲;对毛泽东思想作了歪曲的阐述;砍掉了原党章中党员权利一节,取消了党员的预备期,取消了中央书记处,取消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等机构。

  【历史意义】九大自始至终被强烈的个人崇拜和“左”倾狂热气氛所笼罩。它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更加合法化。实践证明,九大的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73年8月24日——8月28日

  地点:北京

  出席代表:出席大会的代表1249人,当时全国有2800万名党员。

  【主要内容】

  大会经过认真、热烈的讨论,一致通过了周恩来的政治报告和王洪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这几个文件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国内外大好形势,充分肯定了在九大路线指引下各条战线所取得的伟大胜利,总结了两条路线斗争,特别是粉碎林彪反党集团斗争的基本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方向和任务。

  全会一致通过《关于追认华国锋同志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决议》。

  全会一致通过<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 。全会一致决定,恢复邓小平同志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 全会对“四人帮 ”反  共反人民反革命的罪行,表示极大的革命义愤。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大会的各项文件,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坚持“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的基本原则。

  【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次很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发扬民主,加强团结,集思广益,共同努力,开得生动活泼,热气腾腾,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充分的准备。

  大会以极大的革命义愤声讨了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共反人民反革命的罪行,一致通过把他们永远开除出党,撤销他们的党内外一切职务。这是历史的判决,人民的判决,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十一次重大的路线斗争。清除了“四人帮”,中国共产党更加坚强、更加巩固。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中国走向大治的重要标志,在国内国际都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一错误与成就相比,成就是主要的

  二发生失误和曲折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密切相关

  三党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失误的

  四党是注重从经验教训的总结中开辟未来的

 

第三阶段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两个阶段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界线而分为前后两个大的历史阶段。

  阶段一1978年-1991年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逐步展开的阶段

  阶段二1992年至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77年8月12日——8月18日

  地点:北京

  出席代表:应到大会的代表1510人,除刘伯承等8位同志因病因事请假未能出席预备会议外,实际出席会议代表1502名,代表全国党员3500多万。

  【主要内容】

  大会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而结束;继续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认为“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结束,决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决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结束”。 因此,今后依然要以两个阶级、 两条道路斗争为纲。第三,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

  【历史意义】

  这次大会将作为全面地、正确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恢复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把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大会,而载入我们党的光荣史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局面的形成

  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三条路线:

  端正了党的思想路线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端正了党的政治路线 把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端正了党的组织路线 开始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确立了一个方针改革开放

  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开展,这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此外,中国也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小岗村18户农民分田到户掀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82年9月1日——9月11日

  地点:北京

  出席代表: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

  【主要内容】

  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确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历史意义】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 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

  地点:北京

  出席代表: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出席大会开幕式的共1953人),代表着全国4600多万名党员。

  【会议主题】加快和深化改革。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赵紫阳受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托作了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84年到1988年,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

  【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92年10月12日——10月18日

  地点:北京

  出席代表:正式代表1989人(出席开幕式1965人),特邀(1927年以前入党,并在党内担任过重要领导职务,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代表46人(出席开幕式35人),代表全国5100万党员。

  【主要内容】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部署,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历史意义】十四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概括,并将这一理论及以此为基础的党的基本路线写进了党章。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97年9月12日——9月18日

  地点:北京

  出席代表: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全国5800万名党员。

  【主要内容】江泽民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着重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大会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的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历史意义】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强调全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2002年11月8日——11月14日

  地点:北京

  出席代表:这次大会应到正式代表2114名、特邀代表40名(共2154名)(出席开幕式的代表和特邀代表共2134人),代表了全党6600多万党员。

  【主要内容】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大会强调全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历史意义】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2007年10月15日——10月21日

  地点:北京

  出席代表:十七大应出席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共2270人,今天实到2237人。

  【主要内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历史意义】

  这次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

  十七大报告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2012年11月8日——11月14日

  地点:北京

  出席代表:中央确定,党的十八大代表名额共2270名,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

  【主要内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2012年11月14日胜利闭幕。连日来,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积极评价这次历史性盛会,认为十八大确定的各项重大方针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世界也将产生重大影响。这次大会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2017年10月18日——10月24日

  地点:北京

  出席代表:大会应出席代表2280名,他们将代表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和8900多万名党员出席党的十九大。

  【大会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大会意义】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部分 学党史做新时代合格党员

 

  十九大新党章的最大亮点

  十九大党章亮点纷呈,其中,最重大的亮点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与时俱进。

  十九大党章对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历史方位作出新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反映在十九大党章中的一切新思想、新表述都由此而来。

  新时代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新的理论武器,这个理 论武器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把从严治党推向新阶段

  新时代还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部署。十九大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目标分两个阶段安排,可以说是新的“两步走”:第一个阶段是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经过15年奋斗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个战略安排不仅绘制了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而且把共产党人远大理想和现实任务科学统一起来,这将极大地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

  做新时代合格党员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就给我们每个共产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党员”,每个党员都应该做到“四个牢记”:

  牢记党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 “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产党员,我们要始终把党的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深入学习党的科学理论。

  牢记党的根本宗旨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公仆身份,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实在在干事,切切实实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牢记党的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 “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职、尽心尽责、敢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产党员,我们要有“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的担当精神和“昼无为、夜难寐”的事业心,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牢记组织和群众的重托、期盼,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殚精竭虑,孜孜不倦,为党分忧,为民谋利,勤政为民。

  牢记党的纪律规矩

  我们党作为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是最讲纪律、最讲规矩的执政党。党的纪律规矩是我们每个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产党员,我们每个党员都要从学习党章入手,时刻牢记党的纪律规矩,时刻遵循党的纪律规矩,不碰“红线”,不越底线,胸怀敬畏,心系群众。时刻以党的纪律规矩为准绳,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义务,不愧于人民公仆的身份。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每个共产党员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报告精神,牢记党的责任担当、牢记党的纪律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结束语


  历史事实雄辩地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求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主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竞争日趋激烈。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党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使命。党领导人民在过去的100年里写下的光辉篇章,我们坚信也一定能够在新的世纪继续写出更加壮丽的篇章。


扫码访问本页